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就医知识指导
发布时间:2018-09-10 来源:本站
脑卒中早期信号往往不被患者及家属所重视,因而导致病患没有及时送医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认知脑卒中早期症状尤为重要。
(1)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过性黑矇,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卒中的早期信号,有的伴反复发作的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2)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3)头晕:老年人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卒中早期信号,应及早诊治,防止卒中发生。
(4)肢体麻木无力: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口唇发麻、舌麻、面麻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注意,警惕卒中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5)老年人原因不明跌倒: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易发生跌倒。这也是一种卒中早期信号。
(6)哈欠不断:如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表现,是卒中患者早期信号。
(7)精神改变: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早期信号。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卒中早期信号。
上述症状单独或多个出现时,考虑急性脑卒中,需要紧急拨打“120” 或“999”电话,到有条件医院及时就诊。
脑卒中急性期时,家属及病患注意力均放在抢救生命上,而恢复期则急于求成,期望患者生活自理,甚至重新步入工作,回归社会,往往欲速而不达,因此对于患者后期的心理、肢体、语言康复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心理护理:部分患者残留肢体瘫痪、卧床,表现出悲观、失望、精神抑郁等情绪,要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身残志不残、身残也要志坚;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与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积极配合,力争取得良好预后。
(2)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包括合理用药、控制危险因素。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用药,不能自行加用其他药物;注意血压、血糖平稳,定期监测血脂,预防心肺合并症;预防脑卒中再发。
(3)肢体、语言功能康复:大部分患者恢复期是在家庭度过,这要求家属应解如何做好家庭康复,在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完成。
(4)康复期护理:保证患者基本生活需要,视具体患者、病情不同,做好特种护理工作:如不能自主进食老人,给予鼻饲饮食,保证足够营养摄入量;导尿管、褥疮护理等。此外需要强调的是部分患者病后由于肢体偏瘫,需要长期卧床,务必保证患者大便通畅。排便用力可再次诱发脑卒中事件,必要时可考虑给予药物通便。
很多中老年人认为每年定期输液能够疏通血管,这样就能预防脑卒中。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这种输液预防是有效的。如没有相关脑卒中症状,单靠短期输一、二种药物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的,及时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才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
由于卒中发生大多没有征兆,突如其来,且病情较重,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70%以上的卒中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所以避免或延迟脑中风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最重要的是必须长期坚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饮食习惯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忌油腻、辛辣、高热量及过咸等食物;戒酒、戒烟和注意休息、坚持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其次是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和高凝状态等原发病,坚持合理用药、积极一级预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及时就医,避免和延迟脑卒中发生。
脑卒中的风险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或为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如下8项,每项1分(≥3分为高危人群):
(1)高血压病史(≥140/90毫米汞柱)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
(2)房颤或心瓣膜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
(5)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6 ];
(8)有脑卒中家族史。
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由医师接诊,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完善实验室检查,如头、颈血管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初筛,如发现血管病变,可进一步行头颈CT血管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对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从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调控、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中医治疗等方面对脑卒中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