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该如何就医
发布时间:2018-09-10 来源:本站
急性胸痛根据病因分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心源性胸痛常见有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主动脉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
老年患者当胸痛出现在胸骨中上段后方或左胸前区,并可放射到左肩、左臂、上腹部,呈紧缩感、压迫感、憋闷感、沉重感;多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0~15分钟;多与饱餐、劳力、寒冷或情绪激动等有关;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般2~5分钟可缓解,此时多提示为冠心病心绞痛。此时老年患者应静卧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缓解尽快就医,携带平时就诊的病历、化验检查报告单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服药单,为医生提供线索。如果老年患者疼痛持续时间长,程度加剧,伴有濒死感、大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低血压等表现,服用硝酸甘油、休息均不能使疼痛缓解,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应尽快呼叫“120”或“999”,并静卧休息等待救护人员。
如老年患者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突发胸背部剧烈撕裂样疼痛,可向下放射至下腹、腰部、腹股沟及下肢,可伴有烦躁、大汗、恶心、呕吐、晕厥等,血压增高,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出现此类表现应即刻呼叫“120”或“999”,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并消除紧张心理,采取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避免用力咳嗽及用力大便。入院后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给予监护治疗,此类患者经主动脉CT增强扫描可确诊,治疗应尽早开始镇静镇痛、控制血压、心率和减慢心肌收缩等,确诊后禁用抗栓药物。有适应证者尽早行外科手术。
若老人胸痛呈刺痛、钝痛、酸痛及闷痛,疼痛位于心前区,呈点状分布,手掌大症状表现,应怀疑心包炎存在,可尽快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查体及血常规、心肌酶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
当老年人出现心绞痛时应及时通知家人或周围的人,立即停止活动,消除诱因,静卧休息并消除紧张心理;即刻服用硝酸甘油0.5~1毫克舌下含服或硝酸甘油喷剂喷于口腔内,3~5分钟可重复一次,或消心痛10毫克含化,也可用中药速效救心丸等含服。如家中有氧气装置,可吸氧。若症状缓解可去医院就诊,接受血常规、血凝、心肌酶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A、冠脉造影等检查;如果症状反复出现,应立刻拨打“120” 或“999”急救电话住院诊治。
急性心肌梗死:如果疼痛持续时间长,程度加剧,伴有濒死感、大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低血压等表现,含服硝酸甘油、休息均不能使疼痛缓解。出现此种情况患者应即刻拨打“120” 或“999”急救电话,立即停止活动,绝对安静休息,松解衣服,保持半坐位、半卧位或患者自我感觉最舒适的体位,并消除紧张心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家中有氧气装置,可吸氧,若出现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可采取头低脚高位,增加脑部血流量,“120”或“999”来到后即刻就地抢救,然后前往医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心电图、心肌酶学、血生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如出现猝死,施救人员应立即将患者置于硬板床上或就地抢救,头歪向一侧,抠出口腔分泌物,有条件者应立即开放气道,给予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等待“120”或“999”的到来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
高血压危象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舒张压高于17.3千帕(130毫米汞柱),病程进展急剧,神经系统可表现头痛、嗜睡、抽搐甚至昏迷。出现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或(和)视乳头水肿。因急性左心衰而表现为端坐位,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烦躁、心慌。肾功能受损出现少尿,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高血压危象如不及时治疗,患者迅速死于脑损害,更多患者死于肾衰竭。
高血压危象治疗原则,要使血压迅速、安全、有效下降,首先要使用静脉降压药,但对老年患者,有冠心病或脑血管,或肾功能不全,血压下降或过快过猛可导致冠状动脉或脑动脉供血不足或少尿,需要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血压值及心率、心输出量、电解质、尿量、监测肾功能、出入量等,让血压逐渐下降并过度到口服药。所以,当老人出现高血压危象时,如患者尚能配合应立即含服短效降压药如卡托普利紧急处理,同时立即呼叫“120” 或“999”到就近的综合医院急诊就诊。
心力衰竭是心脏的排血量不能满足人体日常活动和机体代谢需要所出现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多见于各种心脏疾病及相关疾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心脏排血量下降。另外一些机体需要量增加的疾病如甲亢、中度贫血、动静脉瘘等,因心脏不能满足需要而出现心衰。因此心衰可以认为是“供”与“需”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出现急性心衰时,除心肌收缩力严重减弱,收缩功能明显下降,出现泵衰竭外,心脏负荷急剧增加,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栓塞:心脏舒张期充盈不良等。另外像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均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
心脏分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急性心力衰竭中以急性左心衰最常见,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自己感觉“喘不过气来”、“呼吸很费力”、“憋气”、“心慌”,被迫端坐位,躺下呼吸困难立刻加重,早期面色潮红。最严重表现:端坐前倾位,呼吸急迫,面色青灰,口唇指端发绀,冷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和濒死感,大便失禁,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甚至从口鼻喷出粉红色血痰,或咯血,病情严重,如果抢救不及时,则可因严重缺氧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急性右心衰多继发于左心衰竭,故常常兼有左、右心衰的表现。单独的右心衰见于急性肺栓塞,发病主要表现突然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烦躁不安、甚至昏厥、死亡。急性右心梗死也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同时右心衰时常出现周身静脉淤血,颈静脉怒张,肝大,肝区疼痛,乏力、恶心,身体低垂部位水肿,低血压等表现。
当老人突然出现急性心衰较早期症状:呼吸困难加重,端坐位,咳嗽、咳泡沫痰,烦躁,或胸痛伴或不伴有腹胀、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并且病情进展趋势加快,尤其明确患有基础心脏疾病、高血压、下肢静脉血栓、重度贫血、甲亢等疾病的患者,要立即呼叫“120” 或“999”到附近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
老年人一旦出现脑卒中发作,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步态不稳或突然跌倒。
(2)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头痛变成持续性头痛。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或表现眼前发蒙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性格异常,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5)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 。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上述表现,但只要有症状出现,就要警惕脑卒中发作。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必要时,应在患者平卧的情况下送医院诊治。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神经内科急症,临床早期诊断和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可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主要是指在3~4.5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老年人一旦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应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争取溶栓治疗。超早期的溶栓治疗主要目的是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的损伤,挽救梗死灶中心区周围的缺血边缘区,即缺血半暗带,其中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
脑血管狭窄主要指脑动脉狭窄,由此造成的主要症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表现,例如头晕、头痛、耳鸣等。脑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口服药物,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可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同时口服他汀类药物降脂抗动脉硬化。但是此类方法只能缓解、减轻脑动脉狭窄造成的症状,对于已经形成的狭窄动脉,并不能根治。此病关键是寻找脑动脉狭窄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目前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如患者有上述基础疾病,还应严格进行治疗、控制。
第二种方法则是在前述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狭窄血管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植入合金支架,撑开狭窄血管。如果是颈动脉狭窄,也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等外科手术治疗。此类方法主要优点是针对血管狭窄进行直接治疗,改善症状的效果较单纯药物治疗明显。尤其是神经血管介入手术,具有手术小、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但不足之处在于:①术前必须行全脑血管造影以评估血管整体情况,而且需符合一定的指征方能进一步进行血管介入手术。②医疗费用多在数万元左右,相对偏高。
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在我国脑出血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0%~30%,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其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的硬化,其他病因还有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梗死后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变、瘤卒中等。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易发生脑叶出血,且易复发。
大多数患者在活动和情绪激动状态下急性发病,也可无明显诱因,一般情况下均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同时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癫痫发作等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发病时常有血压升高。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其中意识变化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依据。多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脑膜刺激征。头部CT是脑出血的首选检查,可立即显示高密度影并确定出血的位置、血肿的大小、脑水肿及脑室系统情况,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眩晕是老年人常出现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步态不稳、头重脚轻,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出汗、上肢或单肢麻木等。可阵发性发作,一般几秒至几分钟即自行缓解,也可持续性发作,需经2~5天以上才能缓解。眩晕已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引起老年人眩晕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1)颈椎病:是老年人眩晕的最常见的病因,老年人由于椎间盘的退变,椎间隙变窄,可使血管腔狭窄,加之关节的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向侧方突出,压迫椎动脉、最终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特别是内听动脉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眩晕。
(2)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是引起老年人眩晕的常见病因,因血压升高致细小动脉痉挛,加之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造成前庭缺血引发眩晕。
(3)脑血管疾病相关的眩晕: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小脑及脑干的卒中发作,眩晕是经常出现的症状,有时也是最早的或最主要的症状。同时可出现复视,步态不稳,偏瘫或四肢瘫,饮水呛咳,吞咽及发声困难,甚至意识障碍。此时一定要尽快送医院治疗。
(4)内耳疾病:耳源性眩晕常见者有美尼尔综合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
(5)其他疾病:主要包括偏头痛性眩晕、脑外伤、脑瘤、低血压、贫血、心肌缺血、尿毒症、药物中毒、青光眼、耳硬化症等。